九日满坦山

凌云气节鬓惊秋,书剑荒寒事远游。 万里岚光乘马背,一川红叶上鳌头。 西风不管参军帽,绝塞空凋季子裘。 谁把茱萸念行役? 凭高拭目望神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凌云气节:形容志向高远,气概非凡。
  • 鬓惊秋:指因岁月流逝而感到惊恐,鬓发已斑白。
  • 书剑:指文武双全。
  • 荒寒:荒凉寒冷。
  • 岚光:山间雾气反射的光。
  • 乘马背:骑在马上。
  • 红叶:秋天变红的树叶。
  • 鳌头:指高耸的山峰。
  • 参军帽:古代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官员或士人。
  • 绝塞:边远的关塞。
  • 季子裘:季子,指季布,裘,皮衣。季布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以勇猛著称。这里指季布的战袍。
  • 茱萸:一种植物,古代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象征避邪。
  • 行役:指旅途劳顿。
  • 神州:指中国。

翻译

志向高远,气概非凡,岁月流逝,鬓发已斑白,文武双全却身处荒凉寒冷之地,远行在外。 万里山间雾气反射的光芒伴随着马背上的旅程,一片片红叶点缀在高山之巅。 西风无情,不关心士人的帽子,边远的关塞中,季布的战袍也已凋零。 有谁会在重阳节时思念旅途劳顿的我呢? 站在高处,擦亮眼睛,远望中国的土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远游边塞的孤独与凄凉,同时表达了对家国的深深思念。诗中“凌云气节鬓惊秋”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又透露出岁月无情的感慨。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万里岚光乘马背”和“一川红叶上鳌头”,进一步以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与对远方的向往。结尾的“凭高拭目望神州”更是深情地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刘秉忠

刘秉忠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为僧时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博学多艺,尤邃于《易》及邵雍《皇极经世》。初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寻弃去,隐武安山中为僧。乃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潜邸,召留备顾问。上书数千百言,引汉初陆贾“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言,陈说天下大计。宪宗时,从灭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及即位,秉忠采祖宗旧典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中统五年,还俗改名,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建议以燕京为首都,改国号为大元,以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一代成宪,皆自秉忠发之。卒谥文正。有《藏春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