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 赵汸
守岁虽名岁不留,停杯谩与数更筹。 艰危作客岂今夕,隐约依人非昔游。 乱后亲交难会合,春来书札莫沈浮。 开怀预卜风光好,随处莺花得自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守岁:除夕之夜守在家中,等待新年的到来。
  • 谩与:随意地。
  • 更筹:古代夜间计时用的竹签,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艰危:艰难危险。
  • 隐约:模糊不清。
  • 亲交:亲近的朋友。
  • 书札:书信。
  • 沈浮:沉没或浮起,比喻消息、音信的断绝。
  • 开怀:心情愉快。
  • 风光:美丽的景色。
  • 莺花:莺鸟和花朵,泛指春天的景象。

翻译

虽然名为守岁,但岁月并不会因此停留,我随意地停下酒杯,数着更筹,感受时间的流逝。在艰难危险中作为客人,今夜又岂能安然?模糊不清地依附于人,已非往日的游历。乱世之后,亲近的朋友难以会面,春天到来,书信不要再断绝了。心情愉快地预感到风光将会美好,随处都能自由地欣赏莺鸟和花朵。

赏析

这首作品在除夕之夜,通过守岁、停杯、数更筹等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中“艰危作客”、“隐约依人”描绘了诗人当前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在乱世之后能与亲友重逢,书信往来不断,同时预感到春天的美好,心情由忧转喜,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