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庸以诗谢作读书林记次韵答之

· 赵汸
廛居原不见纷华,矮屋疏篱只一家。 雪后松筠初换叶,春深桃李自开花。 读残青竹无人到,览罢黄庭日已斜。 此道近来成寂寞,似君端合向人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廛居:(chán jū)指平民的住宅。
  • 纷华:繁华热闹。
  • 矮屋疏篱:简陋的房屋和稀疏的篱笆。
  • 松筠:(sōng yún)松树和竹子,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
  • 换叶:指松树在冬季后新叶长出,旧叶脱落。
  • 桃李:比喻学生或后辈。
  • 青竹:青翠的竹子,常用来象征高洁。
  • 黄庭:道教经典之一,这里泛指道教或道家的书籍。
  • 日已斜:太阳已经西斜,指时间已晚。
  • 此道:这里指读书或修道的道路。
  • 端合:正应该。

翻译

在平民的住宅中原本看不到繁华热闹,只有简陋的房屋和稀疏的篱笆围绕着一个小家。雪后,松树和竹子开始换上新叶,春天深了,桃李也自然地开出了花朵。读完青竹编成的书籍,却无人来访,看完黄庭经,太阳已经西斜。这条读书或修道的路近来变得寂寞,似乎只有你正应该向人们夸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静心读书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读书修道生活的热爱。诗中的“雪后松筠初换叶,春深桃李自开花”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隐喻了读书人的心境变化。结尾的“此道近来成寂寞,似君端合向人誇”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坚持和自豪,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赵汸

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