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庄小

· 刘诜
城西郭门白发人,印峰旧隐归重寻。 故人尽化青山雨,古月常悬老树林。 野庙鼓钟春社过,村家灯火暮寒深。 平生谬有相如赋,老大何堪卖一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城西郭门:城西的外城门。
  • 白发人:指年老的人。
  • 印峰旧隐:指作者曾经隐居的山峰。
  • 尽化:全部变成了。
  • 古月:指月亮,因其恒久不变,故称古月。
  • 老树林:古老的树林。
  • 春社:古代春季节日,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
  • 村家灯火:村庄里的灯光。
  • 暮寒深:夜晚的寒冷更加深重。
  • 谬有:错误地拥有。
  • 相如赋:指司马相如的赋,这里比喻自己的文学作品。
  • 老大:年老。
  • 何堪:怎能承受。
  • 卖一金:卖得一金,指自己的作品不值钱。

翻译

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到了城西外城门,重访我曾经隐居的印峰。旧时的朋友们都已化作了青山间的雨,古老的月亮依旧高悬在老树林之上。野庙中的鼓钟声随着春社的过去而消散,村庄里的灯光在深重的暮寒中闪烁。我一生错误地拥有着像司马相如那样的赋才,但到了老年,我的作品又怎能卖得一金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中,“白发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老态,而“印峰旧隐”则勾起了对往昔隐居生活的回忆。诗人的故友已逝,化作青山之雨,而古月依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无情。后两句通过对春社和村家灯火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结尾处,诗人自嘲地提及自己的文学才华,却无法换取生活的保障,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刘诜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