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墨士吴雪堂

永宁赐笔世安有,易水良工今不传。 了知胶漆用相得,亦悟膏火明自煎。 昔从蒙庄观副墨,老归芸阁穷《太玄》。 与子欲拟毛颖传,待我暇矣磨墨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永宁:地名,古代制笔中心之一。
  • 易水:地名,古代著名的制笔地。
  • 胶漆:比喻关系亲密无间,此处指笔与墨的配合。
  • 膏火:油灯的火焰,比喻辛勤学习或工作。
  • 蒙庄:指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
  • 副墨:指书籍,源自《庄子·内篇·大宗师》。
  • 芸阁:指藏书楼或书房。
  • 太玄:指《太玄经》,西汉扬雄的哲学著作。
  • 毛颖:指毛笔,源自韩愈的《毛颖传》。
  • 磨墨砖:指准备书写前的准备工作。

翻译

永宁赐予的笔,如今已难寻其踪,易水那技艺精湛的制笔工匠,也已不再传承。 我深知笔与墨的配合如同胶漆般相得益彰,也领悟到勤奋学习如同膏火自煎,燃烧自我。 曾经在庄子的思想中探寻书籍的智慧,如今老来在书房中深入研究《太玄经》。 与你一同想要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待我有空时,我们一起准备墨砖,磨墨书写。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顾制笔的历史和笔墨的配合,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永宁赐笔”与“易水良工”体现了对古代制笔工艺的怀念,“胶漆”与“膏火”则巧妙地比喻了学问的深厚与勤奋。末句提及《毛颖传》和“磨墨砖”,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对传统书写仪式的尊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学问的深厚情感。

邓文原

元绵州人,徙钱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学工古文。世祖时辟为杭州路儒学正,调崇德州教授,擢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迁翰林待制,出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鞫狱明敏。英宗至治间,召为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泰定帝时,召拜翰林侍讲学士、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均以疾辞。为人内严而外恕,家贫而行廉。有后人所辑《巴西集》。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