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游雁山家字韵二首

北雁山中路诘曲,夕阳木杪见人家。 笋舆穿树惊霜叶,桐杖敲云损土花。 白雁秋高还荡顶,流萤月黑出檐牙。 匆匆但得皮肤耳,出外逢人莫浪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诘曲(jié qū):曲折,弯曲。
  • 木杪(mù miǎo):树梢。
  • 笋舆(sǔn yú):竹轿。
  • 霜叶(shuāng yè):秋天经霜后的叶子。
  • 桐杖(tóng zhàng):桐木制成的手杖。
  • 土花(tǔ huā):苔藓,因生长在泥土上,故称。
  • 荡顶(dàng dǐng):山峰的顶端。
  • 流萤(liú yíng):飞舞的萤火虫。
  • 檐牙(yán yá):屋檐的边缘。
  • 皮肤(pí fū):表面,浅显的体验。
  • 浪誇(làng kuā):随意夸大。

翻译

北雁山中的道路曲折蜿蜒,在夕阳的映照下,从树梢间隐约可见人家。 乘坐竹轿穿行在树林间,惊起了经霜的叶子,桐木手杖敲打着云雾,损伤了苔藓。 秋天高空中,白雁飞过山峰之巅,月黑之夜,萤火虫从屋檐边缘飞出。 匆匆一游,只是触及了表面的风景,外出遇到他人时,不要随意夸大其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北雁山中的景色和游人的体验。诗中,“诘曲”、“木杪”等词语精妙地勾勒出了山路的曲折和树梢间人家的隐约可见,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后两句通过对“笋舆穿树”、“桐杖敲云”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游人在山中的行进情景。结尾的“匆匆但得皮肤耳,出外逢人莫浪誇”则表达了诗人对游山玩水应持的谦逊态度,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夸大自己的所见所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谦逊的人生哲学。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