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虞伯生

· 杜本
满窗风雨夜沈沈,独对青灯万古心。 徒有故人怜白发,自无奇骨换黄金。 茅檐暖日须看献,竹简遗经正用寻。 岂愧执鞭非所好,甘随麋鹿放山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沈:形容夜色深沉。
  • 青灯:指油灯,因其灯光呈青色而得名。
  • 徒有:只有,仅有。
  • 故人:老朋友。
  • 奇骨:指非凡的骨骼,古代迷信认为骨骼能决定人的命运。
  • 换黄金:比喻改变命运,获得财富。
  • 茅檐:茅草覆盖的屋檐,指简陋的房屋。
  • 竹简遗经:指古代写在竹简上的经典文献。
  • 岂愧:哪里会感到羞愧。
  • 执鞭:指从事低贱的工作。
  • 麋鹿:一种野生动物,常用来比喻隐居山林的生活。

翻译

夜晚,风雨满窗,夜色深沉,我独自对着青灯,怀揣着万古不变的心思。 只有老朋友怜惜我的白发,我自己却没有非凡的骨骼来改变命运,获得财富。 温暖的阳光应该照在茅草屋檐上,我正寻找着古代写在竹简上的经典文献。 哪里会感到羞愧于从事低贱的工作,我甘愿跟随麋鹿,放纵自己在山林之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满窗风雨夜沈沈,独对青灯万古心”描绘了一个寂静而深沉的夜晚,诗人独自面对青灯,思绪万千。后句“徒有故人怜白发,自无奇骨换黄金”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最后两句“岂愧执鞭非所好,甘随麋鹿放山林”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宁愿选择与自然为伴,也不愿屈从于世俗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超脱的人生观。

杜本

元清江人,字伯原,号清碧。博学,善属文。隐居武夷山中。文宗即位,闻其名,以币征之,不赴。顺帝时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称疾固辞。为人湛静寡欲,尤笃于义。天文、地理、律历、度数、无不通究,尤工于篆隶。有《四经表义》、《清江碧嶂集》等。 ► 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