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

踯躅吞声泪暗倾,杖藜徐步浙江行。 青芜古路人烟绝,绿树新墟鬼火明。 事去玉环沈异域,愁来金盌出佳城。 十年草木都糜烂,留得南枝照浅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踯躅 (zhí zhú):徘徊不前。
  • 杖藜 (zhàng lí):拄着藜杖,一种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
  • 青芜 (qīng wú):青草丛生的样子。
  • 新墟 (xīn xū):新建的村落或集市。
  • 鬼火 (guǐ huǒ):夜晚墓地中出现的磷火,古人认为是鬼魂所发之火。
  • 玉环 (yù huán):指杨贵妃,她被赐死后,传说其玉环沉入水中。
  • 金盌 (jīn wǎn):金碗,这里可能指墓中的随葬品。
  • 佳城 (jiā chéng):指墓地。
  • 糜烂 (mí làn):腐烂,这里指草木的凋零。
  • 南枝 (nán zhī):指向阳的树枝,常用来比喻忠贞不渝的友情或爱情。

翻译

我徘徊不前,无声地流泪,拄着藜杖缓缓行走在浙江边。青草覆盖的古老道路上人烟断绝,绿树环绕的新村落中鬼火闪烁。往事已去,杨贵妃的玉环沉入异域,愁绪袭来,金碗从墓地中被掘出。十年的草木都已经凋零,只剩下向阳的树枝在浅浅的清水中映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荒凉凄美的景象,通过“踯躅吞声泪暗倾”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无奈。诗中“青芜古路人烟绝,绿树新墟鬼火明”以对比手法,展现了荒废与新生并存的矛盾景象,增强了诗的意境深度。结尾的“十年草木都糜烂,留得南枝照浅清”则寄托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