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八日己酉台臣传旨拜广东佥宪赐四品服入觐谢恩作

皇华遣使见成周,直指巡行汉礼优。 岂意非才登此选,共知渊虑遍南州。 严乡公论应多忝,乌鸟私情得少酬。 万里举头天只尺,能忘珥笔侍前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华:指皇帝的使者。
  • 直指:直接指派。
  • 巡行:巡视各地。
  • 汉礼优:汉朝的礼仪非常优越。
  • 非才:自谦之词,意指自己才能不足。
  • 登此选:被选中担任此职。
  • 共知渊虑:共同了解深远的考虑。
  • 南州:指南方的地区。
  • 严乡公论:严格的公众舆论。
  • 多忝:多有愧疚。
  • 乌鸟私情:比喻微不足道的个人情感。
  • 得少酬:得到很少的回报。
  • 天只尺:比喻距离很近。
  • 珥笔: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戴的笔,象征着记录和传达皇帝的旨意。
  • 前旒:皇帝的冠冕前的玉串,代指皇帝。

翻译

皇帝派遣使者如同成周时期的盛况,直接指派我巡视各地,汉朝的礼仪显得格外优越。 我自知才能不足,却意外地被选中担任此职,共同了解深远的考虑遍及南方地区。 面对严格的公众舆论,我深感愧疚,微不足道的个人情感得到很少的回报。 万里之外,抬头望去,天空近在咫尺,怎能忘记我作为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的官员,侍奉在皇帝面前的职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职责的重视。诗中,“皇华遣使”和“直指巡行”描绘了皇帝的权威和使者的使命,而“非才登此选”则体现了作者的自谦和对职责的敬畏。最后两句“万里举头天只尺,能忘珥笔侍前旒”深刻表达了作者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自己的职责,始终忠诚于皇帝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高尚的政治情怀和坚定的忠诚。

周伯琦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