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

朝取鳣与鲔,暮取鲂与鱮。赋民无令困,革尽毛安处。 我欲言之大将军家,将军不见省,奈何减民租。将军出乘大马,入乘高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鳣(zhān)与鲔(wěi):鳣指的是鳇鱼,鲔指的是金枪鱼,这里泛指各种鱼类。
  • 鲂(fáng)与鱮(xù):鲂指的是鲂鱼,鱮指的是鲤鱼的一种,这里也是泛指鱼类。
  • 赋民:向百姓征收赋税。
  • 革尽毛安处:比喻极度贫困,连皮毛都被剥光了。
  • 大将军:古代高级武官的称号。
  • 省(xǐng):明白,理解。
  • 乘(chéng):乘坐。

翻译

早晨捕取鳇鱼和金枪鱼,晚上捕取鲂鱼和鲤鱼。向百姓征收赋税,却让他们生活困顿,连皮毛都被剥光了,如何生存? 我想要向大将军报告这些情况,但将军似乎并不理解,为何还要减少百姓的租税呢?将军出门乘坐大马,回家乘坐高车。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渔民捕鱼和赋税的沉重,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诗中“朝取鳣与鲔,暮取鲂与鱮”生动描绘了渔民的辛勤劳作,而“赋民无令困,革尽毛安处”则深刻反映了百姓在重税下的艰难生活。后文对大将军的描写,既表达了对权贵的不满,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沉痛,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强烈抗议。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