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海底珊瑚树。问鲛人、几时擎出,碎为繁露。茜女拾来纫成佩,妆点江南岁暮。便掩映、含章窗户。更着绛绡笼玉骨,怕黄昏、不向孤山路。银烛暗,未归去。 梦中曾被梨云误。最难忘、长沙形胜,水声东注。若见何郎须相报,不改扬州韵度。道秾艳、尚堪重赋。一点酸心浑不死,笑桃根、桃叶非吾故。空谷底,谩延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鲛人:传说中的人鱼,这里指海底的神秘生物。
  • 繁露:细小的露珠,这里比喻珊瑚的碎片。
  • 茜女:指美丽的女子。
  • :缝纫,这里指将珊瑚碎片串起来。
  • 含章:指有文采的窗户装饰。
  • 绛绡:红色的丝织品。
  • :覆盖,包裹。
  • 玉骨:形容珊瑚的质地如玉。
  • 梨云:梨花如云,形容梦境中的美景。
  • 何郎:指何逊,南朝梁的文学家,这里泛指才子。
  • 韵度:风韵,气质。
  • 秾艳:形容色彩鲜艳。
  • 酸心:指内心的悲伤或痛苦。
  • 桃根、桃叶:指桃树的根和叶,这里比喻与自己无关的事物。
  • 延伫:久立等待。

翻译

海底的珊瑚树啊,问那海底的神秘生物,何时将它擎出,碎成点点繁露。美丽的女子拾起这些碎片,串成佩饰,装点着江南岁末的风景。这些珊瑚碎片在有文采的窗户装饰下,更显得光彩夺目。它们被红色的丝织品包裹,仿佛怕黄昏时分,不在孤山路上。银烛昏暗,我未曾归去。

梦中曾被梨花如云的美景所误,最难忘的是长沙那壮观的景色,水声向东流去。若见到才子何郎,请告诉他,我不改扬州的风韵。告诉他,这鲜艳的色彩,依然值得重赋。内心的悲伤仿佛永远不死,笑那些与我无关的桃树根和叶。在空谷中,我久立等待。

赏析

这首作品以海底珊瑚为引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珊瑚的美丽与神秘。诗中“鲛人”、“繁露”等词语的使用,增添了诗意的神秘色彩。后文通过对江南岁末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梦境和长沙景色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