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月来印千水,云去露千山。乾坤一草亭耳,为我洗愁颜。东户太湖摇碧,北户长松立铁,此岂是尘寰。老子乐何事,在山水之间。 算吾生,□□□,只饶闲。平时斗酒本劳,笑语亲讥讪。千古武陵溪上,鸡犬也应问讯,春梦落花斑。李愿大佳士,谁为赋归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乾坤(qián kūn):天地宇宙。
  • 尘寰(chén huán):尘世,人间。
  • 老子:作者自称,意为“我”。
  • 武陵溪: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理想之地。
  • 李愿:人名,具体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道。
  • 赋归盘:指写诗或文表达归隐之志。

翻译

月亮升起,映照着千江万水,云彩散去,露出千山万壑。天地之间,不过是一座小亭,却能为我洗净忧愁的面容。东边的窗户映着太湖的碧波,北边的窗户立着如铁般坚硬的松树,这难道是尘世中的景象吗?我在这里享受着什么乐趣呢?就在这山水之间。

算算我这一生,不过是多些闲暇。平时饮酒斗量,本是为了劳作后的慰藉,笑语中带着亲切的讥讽。千古流传的武陵溪上,连鸡犬都应来问候,春梦中的落花斑驳。李愿是个大才子,有谁为他写下了归隐的诗篇呢?

赏析

这首作品以月、云、山、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山水画卷。通过对比尘世与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乐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中“乾坤一草亭”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微小与天地之广阔的对比,而“老子乐何事,在山水之间”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生活的热爱。结尾提及“李愿大佳士,谁为赋归盘”,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