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寄陈辅贤

萧萧北风吹客船,月未出海天苍然,客子放歌脚扣舷。 萧台东头天裹海,萧台西头山刺天。君行西过钓台口,寄谢江边老病叟,坐看云台落人手。 丈夫岂敢爱微躯,奈此黄花一尊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
  • 客船:载客的船只。
  • 出海:从陆地驶向海洋。
  • 苍然:形容天空的颜色,苍白而深邃。
  • 客子:旅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放歌:大声歌唱。
  • 扣舷:敲打船舷,作为伴奏。
  • 萧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裹海:环绕着海。
  • 刺天:形容山峰高耸,直插云霄。
  • 钓台口:地名,可能是指某个钓鱼的地点。
  • 寄谢:托人带去感谢的话。
  • 江边老病叟:指诗人自己,自谦之词。
  • 坐看:静静地观看。
  • 云台:高耸的台阁,这里可能指权位或荣耀。
  • 落人手:被他人所得。
  • 丈夫:男子汉,这里指诗人自己。
  • 爱微躯:珍惜自己的生命。
  • 奈此:无奈于此。
  • 黄花一尊酒:指菊花酒,象征着秋天的哀思和诗人的孤独。

翻译

萧萧的北风在吹拂着载客的船只,月亮还未从海面升起,天空显得苍白而深邃。旅人在船上大声歌唱,敲打着船舷作为伴奏。萧台的东边,天空环绕着海;萧台的西边,山峰高耸直插云霄。你西行经过钓台口时,请代我向江边那位老病之人致谢,告诉他我将静静地观看云台(权位或荣耀)落入他人之手。作为一个男子汉,我岂敢珍惜自己的生命,无奈只能与这杯菊花酒相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风中乘船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诗中“萧萧北风吹客船”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环境,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后文通过对萧台东西两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最后,诗人通过“寄谢江边老病叟”和“坐看云台落人手”表达了对权位和荣耀的淡漠,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怀。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