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赠通庵

太初一点,本灵明、元自至纯无杂。执着些儿千里远,悟得只消时霎。方寸中虚,纤尘不立,何用调庚甲。承当得去,目前方信无法。 个中显诀难传,无名可唤,贵在心通达。信手拈来君荐取,无罅岂容针剳。人我山头,是非海里,更要知生杀。养其无象,忘形灵地开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初:宇宙最初的状态,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
  • 一点:指最初的一点灵光,即宇宙的本源。
  • 执着:坚持不放,不易改变。
  • 方寸:指心,心中。
  • 纤尘:极细小的尘埃。
  • 调庚甲:调整阴阳五行,这里指修炼中的调整和平衡。
  • 承当:接受并承担。
  • 无法:没有固定的方法或规则。
  • 个中:其中,这里面。
  • 显诀:明显的诀窍或道理。
  • 无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 心通达:心灵通透,理解深刻。
  •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非常熟练或容易。
  • 无罅:无缝隙,完美无缺。
  • 针剳:针刺,这里指无法插入或干预。
  • 人我山头:指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或对立。
  • 是非海里:指纷繁复杂的是非之中。
  • 知生杀: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消亡。
  • 养其无象:培养无形无象的状态。
  • 忘形灵地:忘记形体,达到灵性的境界。

翻译

在宇宙最初的状态中,有一丝灵光,它是纯净无杂的。如果坚持不放,就会感觉相隔千里;但一旦领悟,只需瞬间。心中空无一物,连最微小的尘埃也不存在,何需调整阴阳五行。一旦接受并承担,眼前的一切都会让你相信没有固定的方法。 其中的诀窍难以言传,无法用言语命名,关键在于心灵的通透。随手拿来,你就能领悟,完美无缺,无法干预。在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中,在纷繁复杂的是非里,更要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消亡。培养无形无象的状态,忘记形体,达到灵性的境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探讨宇宙本源与心灵境界的关系,表达了修炼和领悟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太初一点”、“方寸中虚”等,描绘了从混沌到清明的心灵历程。同时,强调了“心通达”和“养其无象”的修炼理念,体现了道家追求无形无象、忘我境界的哲学思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