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道教十四首清静无为

莫看无心与有心,无心争得悟天心。 有心毕竟为心累,有无俱捐觉性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心:指没有刻意追求或执着的心境。
  • 有心:指有意识、有目的的思考或行动。
  • 天心:指宇宙自然之理,或指天道、天命。
  • 有心累:指因为过于执着于心智活动而感到疲惫。
  • 有无俱捐:指既不执着于无心,也不执着于有心,两者都舍弃。
  • 觉性纯:指觉悟的本性纯净无染。

翻译

不要去区分无心与有心,无心怎能领悟天心。 有心终究会被心所累,只有舍弃有无之执,才能觉悟本性纯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无心”与“有心”的对比,阐述了道教中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诗中指出,过于执着于心智活动(有心)会导致疲惫和束缚,而完全不思考(无心)也无法领悟宇宙的真理(天心)。真正的觉悟来自于舍弃对有无的执着,达到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纯净觉性。这种觉悟状态体现了道教追求的内在平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