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吕秀才入道

赋罢长杨戴鹖冠,笑人慕道不休官。 窗间风雪三馀学,林下烟霞七返丹。 白社年深成雅会,紫垣秋静礼虚坛。 夜窗欲问长生术,月转虚楼十二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杨:古代一种用于祭祀的树木,这里指代祭祀仪式。
  • 鹖冠:古代一种冠帽,常用于表示士人的身份。
  • 三馀学:指在闲暇之余学习的学问。
  • 七返丹:道教中的一种丹药,传说能使人长生不老。
  • 白社:指道教的修炼场所。
  • 紫垣:指道教中的高级修炼场所或宫观。
  • 虚坛:道教中用于祭祀或修炼的空旷坛场。
  • 长生术:指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的修炼方法。

翻译

赋诗完毕,我戴上鹖冠,笑着看那些人追求道教却不愿放弃官职。 窗边风雪中,我在闲暇之余学习,林间烟霞中,我炼制传说中的七返丹。 白社中岁月深长,我们举行雅致的聚会,紫垣里秋夜静谧,我们礼拜空旷的坛场。 夜深人静时,我想询问长生的秘诀,月光照在虚幻的楼阁十二栏杆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道教修炼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长杨”与“鹖冠”象征着世俗的仪式与身份,而“三馀学”与“七返丹”则体现了诗人对道教学问与长生不老之术的渴望。后两句通过“白社”与“紫垣”的对比,展现了道教修炼场所的雅致与神秘。结尾的“长生术”与“月转虚楼”则深化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与超脱感。

李延兴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