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汝州李中丞十二韵

· 罗隐
群盗方为梗,分符奏未宁。 黄巾攻郡邑,白梃掠生灵。 尘土周畿暗,疮痍汝水腥。 一凶虽剪灭,数县尚凋零。 理必资宽猛,谋须藉典刑。 与能才物论,慎选忽天庭。 官品尊台秩,山河拥福星。 虎知应去境,牛在肯全形。 旧政穷人瘼,新衔展武经。 关防秋草白,城壁晚峰青。 破胆期来复,迷魂想待醒。 鲁山行县后,聊为奠惟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gěng):阻碍,障碍。
  • 分符:古代官员分发符节,作为行使职权的凭证。
  • 黄巾:指黄巾军,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
  • 白梃(tǐng):白色的棍棒,此处指兵器。
  • 生灵:指百姓。
  • 周畿(jī):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疮痍(chuāng yí):创伤,比喻战乱后的破败景象。
  • 汝水:河流名,此处指汝州地区。
  • 宽猛:指治理国家或地方时,宽大与严厉相结合的政策。
  • 典刑:指法律和刑罚。
  • 天庭:指朝廷。
  • 官品:官员的等级。
  • 台秩:指官职的高低。
  • 福星:带来好运的星,比喻有才能的官员。
  • 破胆:形容极度恐惧。
  • 迷魂:形容心神迷乱。
  • 鲁山:地名,在今河南省。
  • 奠惟馨(xīn):祭祀时表达的敬意和美好祝愿。

翻译

盗贼们正成为国家的障碍,分发的符节尚未带来安宁。黄巾军攻击城邑,手持白梃的士兵掠夺百姓。尘土使得京城周边地区昏暗,战乱后的汝水地区充满腥味。虽然一个凶恶的敌人被消灭,但数个县仍然凋零。治理必须依靠宽大与严厉相结合的政策,谋略需要借助法律和刑罚。与有才能的人讨论事物,谨慎地选择朝廷中的官员。官员的等级高,山河之间有着带来好运的星。虎知道应该离开的境地,牛在时愿意保全自己的形态。旧的政策使人民困苦,新的头衔展现了武经的才能。关防在秋草中显得苍白,城墙在晚峰的映衬下显得青翠。极度恐惧期待着恢复,心神迷乱希望等待清醒。在鲁山行县之后,暂且为祭祀表达敬意和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破败景象,以及对治理和恢复的深切期望。诗中,“黄巾攻郡邑,白梃掠生灵”生动地展现了战乱的残酷,而“一凶虽剪灭,数县尚凋零”则表达了对战后重建的迫切需求。诗人通过对“宽猛”和“典刑”的强调,提出了治理的智慧和策略。最后,诗人以“破胆期来复,迷魂想待醒”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现状的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罗隐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

罗隐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