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林彦达天平即事
篮舆过西郊,故指长松树。
幽寻得清深,古藤蛟蛇聚。
聊为取径来,复作循涧去。
峨峨天门山,僧坊掩其处。
稽首忠烈祠,兹游有神助。
违世常独行,会心即同趣。
手?白云泉,一洗儒者腐。
跻攀龙门上,沧海欲竟渡。
狂啸风雨飞,血肉那可住。
俯观大千界,莽苍尽回互。
病夫杖藜还,数息安窘步。
之子凌绝顶,相失不相遇。
脩廊把臂笑,物色方受句。
跏趺赞公房,茶瓯要深注。
蹇余每多艰,沮洳沾两屦。
肩仆亦已痡,重负宁少恕。
前途更回首,空翠洒岚雾。
持此将安归,济胜自非具。
知津问长沮,无泪洒羊祜。
平生樽酒期,中秋月当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篮舆(lán yú):古代的一种轿子。
- 蛟蛇:比喻古藤盘绕的样子。
- ?(zhǎo):舀取。
- 儒者腐:指儒家学者的迂腐。
- 跻攀(jī pān):攀登。
- 大千界:佛教用语,指宇宙。
- 莽苍:形容景色苍茫。
- 杖藜(zhàng lí):拄着藜杖,指行走。
- 脩廊(xiū láng):长廊。
- 跏趺(jiā fū):佛教徒的一种坐姿。
- 沮洳(jù rù):低湿之地。
- 痡(pū):疲惫。
- 岚雾(lán wù):山中的雾气。
- 知津:知道渡口,比喻知道方向或方法。
- 羊祜(yáng hù):人名,此处可能指历史上的羊祜,晋代名将。
翻译
乘坐篮舆穿过西郊,特意指点着那些古老的长松树。寻幽探秘,发现一处清幽深邃之地,那里古藤如蛟蛇般盘绕聚集。我们沿着小径而来,又顺着溪涧而去。巍峨的天门山,僧坊掩映其中。我们向忠烈祠叩首致敬,这次游览仿佛有神明相助。我们违背世俗常理,独自行走,心意相通便有了共同的兴趣。用手舀取白云泉的水,一洗儒家学者的迂腐之气。攀登至龙门之上,仿佛要渡过沧海。在风雨中狂啸,血肉之躯怎能停留。俯瞰这广阔的宇宙,景色苍茫,万物交相辉映。我拄着藜杖返回,几经停歇,安于缓慢的步伐。那位子凌驾于绝顶之上,我们彼此错过,未能相遇。在长廊中把手言欢,景色正激发着诗句。在赞公房中跏趺而坐,茶碗中要深注茶水。我步履艰难,两脚沾满了低湿之地的泥泞。仆人也已疲惫不堪,重负之下怎能稍有宽恕。再回首前路,只见空翠的山色和洒落的岚雾。我手持这些又将何去何从,要欣赏胜景自然需要具备条件。向长沮询问渡口的方向,没有泪水洒向羊祜。平生期待着樽酒相聚,中秋之夜月亮当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林彦达一同游览天平山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的清幽景致和旅途的艰辛。诗中,“篮舆过西郊”至“僧坊掩其处”一段,以古藤、溪涧、天门山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幽深静谧的山林画卷。后文则通过“手?白云泉”、“跻攀龙门上”等动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超越。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的游历体验,也寄寓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龚璛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与其弟理刻苦于学。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其于持论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