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金菊初开,玉蟾新满升天皎。重阳佳致始恢弘,圆鉴亭亭照。上界中央奋矫。桂花鲜、云收八表。绿枝袅袅。素魄团团,于中奇妙。 细蕊繁英,洞天幽圃知多少。高台深夜最堪观,得遇圆明了。风动清香盘绕。烂银霞、交光池沼。一丛霜气,万古冰轮,冲和谁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蟾(chán):指月亮。
  • 圆鉴:圆镜,比喻明亮的月亮。
  • 上界:指天界。
  • 中央:此处指月亮在天空的中心位置。
  • 奋矫:形容月亮明亮高悬的样子。
  • 八表: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
  • 素魄:指月亮。
  • 洞天: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泛指风景优美的胜地。
  • 幽圃:幽静的园地。
  • 烂银霞:形容月光如银,灿烂如霞。
  • 冰轮:比喻月亮。

翻译

金色的菊花初开,新月如玉蟾般圆满,皎洁地升上天空。重阳节的美好景致开始展现其宏伟,明亮的月亮如圆镜般高悬。在天空的中央,月亮明亮高悬,桂花盛开,云彩散去,展现出极远的地方。绿色的枝条轻轻摇曳,洁白的月光圆圆的,是这景象中的奇妙之处。

细小的花蕊和繁盛的花朵,在幽静的园地中有多少美景。深夜站在高台上,最能欣赏到这美景,得以看到明亮的月亮。风动时,清香四溢,月光如银,灿烂如霞,照亮了池沼。一丛丛的霜气,万古不变的月亮,这和谐之美有谁能知晓。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夜晚的月色与菊花的美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月亮的皎洁、菊花的盛开以及夜色的宁静。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将月亮比作“圆鉴”、“冰轮”,将月光形容为“烂银霞”,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无名氏

元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4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