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庄劝学
注释
- 百川皆望东:比喻万物都朝向一个目标或方向发展。
- 三才同面离:三才指天、地、人,这里指三者虽然不同,但都朝向离的方向。
- 半圭崇幼德:半圭是一种古代的玉器,这里比喻重视幼小的德行。
- 六矢志男儿:六矢可能指六种品德或志向,这里指男儿应有坚定的志向。
- 孟子道非高:孟子的道并不高深莫测,而是平实可行。
- 周公言非欺:周公的言论不是欺骗,而是真实可信。
- 要须辨方位:必须明确方向。
- 穷陬维:边远角落,这里指偏远的地方。
- 学校废:学校荒废。
- 俗敝柏梁诗:俗世的风气败坏了高雅的文学。
- 英才陆沈尽:英才沉没殆尽。
- 卓荦非无资:卓荦指卓越,这里指卓越的人才并非没有资质。
- 下车众皆悦:比喻初到一地,人们都表示欢迎。
- 苟且遂成痴:苟且偷安,最终变得愚昧。
- 混澒声一概:混澒指混乱,这里指声音一片混乱。
- 沈痼星千期:沈痼指深重的病,这里比喻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 紫阳子:指作者自己,紫阳是陈普的号。
- 万类始根理:万物都有其根本的道理。
- 六经初有师:六经指儒家经典,这里指学习六经需要有好的老师。
- 立心辨邪正:确立心志,辨别是非。
- 成德在勤嬉:成就德行在于勤奋学习。
- 曾参作门户:曾参是孔子的弟子,这里指曾参是儒家学派的门户。
- 夫子为根涯:夫子指孔子,这里指孔子是学问的根本。
- 有位民物康:在位者能使民众和物品都安康。
- 敬义贯心筠:敬义贯穿于心,如同竹子一样坚韧。
- 德业畅根枝:德行和事业如同树根和枝叶一样茂盛。
- 行远必自迩: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
- 不从洒扫起:不从小事做起。
- 何以为类推:如何能够推广到更大的范围。
- 群居不及义:群居生活不符合道义。
- 游宴日相追:整天追逐游乐宴饮。
- 失学莫此甚: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失学了。
- 时文筑衰末:时下的文学已经衰败。
- 不直埋马帷:不值得埋没在马帷之下。
- 二刘与三蔡:指两位姓刘和三位姓蔡的人,可能是指当时的学者或官员。
- 相牖如埙篪:相互启发如同乐器埙篪的和谐。
- 师门赖有嗣:师门依靠有继承者。
- 流泽今未衰:流传下来的恩泽至今未衰。
- 不失伯牙心:不失伯牙的志向,伯牙是古代著名的琴师。
- 不患无子期:不用担心没有知音。
翻译
万物都朝向一个目标发展,天、地、人虽然不同,但都朝向离的方向。重视幼小的德行,男儿应有坚定的志向。孟子的道并不高深,周公的言论真实可信。必须明确方向,才能认识到偏远地方的重要性。自从学校荒废后,俗世的风气败坏了高雅的文学。英才沉没殆尽,卓越的人才并非没有资质。初到一地,人们都表示欢迎,但苟且偷安最终变得愚昧。声音一片混乱,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天生的紫阳子,戴着帽子来拯救这一切。万物都有其根本的道理,学习六经需要有好的老师。确立心志,辨别是非,成就德行在于勤奋学习。曾参是儒家学派的门户,孔子是学问的根本。在位者能使民众和物品都安康,敬义贯穿于心,如同竹子一样坚韧。德行和事业如同树根和枝叶一样茂盛。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不从小事做起,如何能够推广到更大的范围。群居生活不符合道义,整天追逐游乐宴饮。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失学了,时下的文学已经衰败。不值得埋没在马帷之下,六经不勤奋读,学识荒废,身份也危险。两位姓刘和三位姓蔡的人,相互启发如同乐器埙篪的和谐。师门依靠有继承者,流传下来的恩泽至今未衰。不失伯牙的志向,不用担心没有知音。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学者陈普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教育状况的深刻忧虑。陈普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道德和学术导向对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关键作用。诗中“百川皆望东”、“三才同面离”等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象比喻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方向,寓意深远。同时,诗中对孟子、周公等先贤的推崇,以及对“六经”学习的重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儒家思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期望和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