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七首

· 陈高
缥缈浮图宫,俨若王者居。 列徒二三千,僮仆数百馀。 饱食被纨素,安坐谈空虚。 秋来入租税,鞭朴耕田夫。 不恤终岁苦,徵求尽锱铢。 野人不敢怒,泣涕长欷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浮图宫:指佛教寺庙。
  • 俨若:庄严的样子,好像。
  • 王者居:像国王居住的地方。
  • 列徒:指僧侣或信徒。
  • 纨素:指精美的丝绸衣物。
  • 空虚:指佛教中的空无概念。
  • 鞭朴:用鞭子抽打。
  • 耕田夫:农民。
  • 徵求:征收。
  • 锱铢:极小的钱财或重量单位。
  • 野人:指普通人,平民。
  • 欷歔(xī xū):叹息,抽泣。

翻译

那座寺庙隐约浮现,庄严得像国王的居所。里面有二三千的信徒,数百的仆人。他们穿着精美的丝绸衣物,安逸地坐着谈论佛教的空无概念。秋天到了,他们开始征收租税,用鞭子抽打耕田的农民。不顾农民一年的辛苦,连最微小的钱财也要征收。普通人不敢发怒,只能长长地叹息和抽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佛教寺庙的奢华与对农民的残酷剥削。通过对比寺庙的庄严与农民的苦难,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诗中“缥缈浮图宫”与“俨若王者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寺庙的富丽堂皇。而“鞭朴耕田夫”与“徵求尽锱铢”则揭示了农民的悲惨境遇。最后,“野人不敢怒,泣涕长欷歔”更是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压抑与无奈。

陈高

元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