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

· 袁桷
我识虎丘三十年,精神霄汉鹘张拳。 机当危处即烧印,语到尽时难续弦。 路涉两岐空有泣,溪流一滴竟无传。 双峰古树苍藤罥,时有子规啼彻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霄汉:天空极高处。
  • (gǔ):一种猛禽,即隼。
  • 张拳:比喻精神振奋,如鹘鸟展翅。
  • 机当危处:指在关键时刻或危险境地。
  • 烧印:烧毁印信,比喻断然决绝。
  • 难续弦:比喻难以继续前缘或难以接续前事。
  • 两岐:分岔路口,比喻面临选择。
  • 空有泣:徒然哭泣,表示无奈。
  • 溪流一滴:比喻微小的信息或影响。
  • 竟无传:最终没有流传下来。
  • 苍藤罥(juàn):苍老的藤蔓缠绕。
  • 子规:杜鹃鸟,其啼声悲切。

翻译

我认识虎丘已有三十年,他的精神如同高空中振翅的鹘鸟般振奋。在危急关头,他能够果断地做出决定,而在言语无法继续时,却难以接续前缘。面临选择时,他只能无奈地哭泣,而他的微小影响最终也没有流传下来。双峰古树间,苍老的藤蔓缠绕,偶尔能听到子规鸟悲切的啼声响彻天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虎丘的精神风貌和人生境遇,展现了其果断与无奈并存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鹘鸟、烧印、难续弦等生动比喻,以及两岐、溪流一滴等意象,表达了虎丘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和言语无法继续的遗憾。末句以双峰古树和子规啼声作结,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切的氛围,令人感慨不已。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