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帐歌

· 陈泰
道人于事百不闻,岁晚鹤骨谁相温。禅床茧光薄如雾,宜月宜霜复宜露。 梦回蕲竹生清寒,五月幻得梅花看。初疑脆膜轻无力,一片凝秋剡中色。 道人巧手天机深,两杵独伴阶蛩吟。卷舒似听桔叶音,珍重莫遣烟煤侵。 百年富贵谁能免,锦幄彤庐语恩怨。可怜老楮岁寒心,用舍在吾难自荐。 君不见燕山穹庐毡百幅,狎坐围春醉红玉。道人不学制戎衣,空煮南山卧茅屋。 安知幕天席地一希夷,长共青山白云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纸帐:用纸做的帐子,古代一种简朴的床帐。
  • 道人:指修道之人,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或隐居的道士。
  • 茧光:指纸帐上的光泽,如同蚕茧一般。
  • 蕲竹:一种竹子,这里形容纸帐的清凉感。
  • 脆膜:形容纸帐薄而脆弱。
  • 剡中色:指纸帐的颜色,可能是指淡雅的色调。
  • :这里指纸帐的支撑物。
  • 桔叶音:形容纸帐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如同桔树叶子的沙沙声。
  • 烟煤:指烟尘,这里指要避免纸帐被污染。
  • :一种树,其皮可制纸,这里可能指纸帐的材料。
  • 燕山穹庐:指北方游牧民族的帐篷,这里形容其豪华。
  • 狎坐:亲近地坐在一起。
  • 希夷:指道家追求的无为而治、清静无欲的境界。

翻译

道士对世事百事不闻,岁末孤寂,谁来温暖这鹤骨之身。禅床上纸帐的光泽薄如雾,无论月夜、霜晨还是露水,都适宜。 梦醒时,蕲竹的清寒透入心扉,五月里竟能幻觉看到梅花。初看纸帐薄如脆膜,轻盈无力,一片凝结着秋日的剡中色彩。 道士巧妙的手艺深不可测,两根支撑物独自伴着阶下蟋蟀的吟唱。卷起放下,仿佛听到了桔树叶的沙沙声,珍重地不让烟尘侵染。 谁能免于百年的富贵,锦帐红庐中谈笑恩怨。可怜那老楮树的岁寒之心,用与不用,全在于我,难以自荐。 你不见燕山上的穹庐,百幅毡帐,亲近地坐在一起,围着春天的红玉般的美酒。道士不学制戎衣,只在南山茅屋中空煮茶。 怎知幕天席地,一片希夷之境,与青山白云共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道士简朴而超然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纸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道士对物质世界的淡泊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梦回蕲竹生清寒,五月幻得梅花看”等句,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表达了道士内心的清静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特点。

陈泰

元长沙茶陵人,字志同,号所安。仁宗延祐初举于乡,以《天马赋》得荐,官龙泉主簿。生平以吟咏自怡,出语清婉有致。有《所安遗集》。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