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查山

四面黄茅合,南头粉堞高。 丹泉生石甃,山趾带平桥。 犬寄华亭信,蛇吞战国豪。 登临增感慨,落日在林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茅:指黄色的茅草。
  • 粉堞:粉色的城墙。堞(dié),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 石甃:石砌的水井。甃(zhòu),用砖砌。
  • 山趾:山脚。趾(zhǐ),脚,这里指山脚。
  • 华亭信:华亭(huá tíng),地名,在今上海市松江区,这里指传递消息。
  • 战国豪:战国时期的英雄豪杰。
  • 林皋:林中的高地。皋(gāo),水边的高地。

翻译

四周被黄色的茅草所包围,南边是高耸的粉色城墙。 红色的泉水从石砌的井中涌出,山脚下有一座平坦的桥梁。 狗儿似乎在传递着华亭的消息,蛇儿却吞噬了战国时期的英雄。 登高望远,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夕阳正缓缓落在林中的高地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山景图。诗人通过对黄茅、粉堞、丹泉、山趾等自然元素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查山的独特风貌。诗中“犬寄华亭信,蛇吞战国豪”一句,巧妙地运用寓言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结尾的“落日在林皋”更是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意境。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