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效六朝体

修篁发秀林,新荷叠芳池。 采丝撷雾缕,纱縠含风漪。 蕤宾应乐律,端阳正岁时。 馥馥兰汤浴,滟滟蒲酒持。 汉宫斗草戏,楚船张水嬉。 江心铸龙镜,好用照湘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修篁(xiū huáng):修长的竹子。
  • 发秀:生长茂盛,展现出美丽的姿态。
  • 新荷:新长出的荷叶。
  • 撷雾缕:采摘如雾般轻柔的丝线。
  • 纱縠(shā hú):轻薄的纱布。
  • 风漪(fēng yī):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
  • 蕤宾(ruí bīn):古代乐律中的一个音律,此处指音乐。
  • 端阳:端午节的别称。
  • 岁时:时节,季节。
  • 兰汤:用兰草煮的水,古代用于沐浴。
  • 滟滟(yàn y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 蒲酒:用蒲草泡制的酒,端午节习俗之一。
  • 斗草戏:古代端午节的一种游戏,比赛谁能采集到更多种类的草。
  • 水嬉:水上娱乐活动。
  • 龙镜:铸有龙纹的镜子。
  • 湘累(xiāng léi):指屈原,因其投湘水而死,故称。

翻译

修长的竹子在茂盛的林中展现美丽,新长出的荷叶覆盖着芳香的池塘。采摘如雾般轻柔的丝线,轻薄的纱布在风中泛起波纹。音乐应和着古代的乐律,端午节正值美好的时节。兰草煮的水香气扑鼻,用于沐浴;蒲草泡制的酒波光粼粼,手持品尝。汉宫中举行斗草游戏,楚地的船只在水上嬉戏。江心铸造的龙纹镜子,正好用来照映屈原的英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节日习俗的叙述,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修篁发秀林,新荷叠芳池”等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端午时节的自然美景,而“蕤宾应乐律,端阳正岁时”则巧妙地将音乐与时节相结合,表达了节日的和谐与美好。后文通过对端午习俗的描写,如“兰汤浴”、“蒲酒持”、“斗草戏”、“水嬉”,进一步丰富了节日的文化意义。结尾的“江心铸龙镜,好用照湘累”则寄托了对屈原的怀念与敬仰,使得诗歌在欢乐中不失深沉的思考。

马祖常

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终枢密副使。卒谥文贞。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圆密清丽。尝预修《英宗实录》。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