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伯长归浙东二首

鸡鸣戒仆御,具食起就涂。 仅取资给周,岂谓车骑都。 行过青齐野,忍见人逃逋。 翁姑累带索,跟胫无完肤。 即欲与盘餐,但可饱一夫。 迟迟去国旌,能得不疾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仆御:仆人和驾车的人。
  • 具食:准备食物。
  • 就涂:上路。
  • 资给周:供给充足。
  • 车骑都:车马齐全。
  • 青齐野:指青州和齐州一带的野外。
  • 逃逋:逃亡。
  • 翁姑:老夫妇。
  • 累带索:形容贫困,身上绑着绳索。
  • 跟胫:脚踝到小腿的部分。
  • 无完肤:形容非常贫困,衣不蔽体。
  • 盘餐:饭菜。
  • 饱一夫:让一个人吃饱。
  • 国旌:国家的旗帜,这里指离开国境。
  • 疾驱:快速行驶。

翻译

鸡鸣时分,我告诫仆人和驾车的人,准备食物,启程上路。只求供给充足,哪管车马是否齐全。经过青州和齐州一带的野外,不忍心看到人们逃亡。老夫妇身上绑着绳索,脚踝到小腿的部分没有完好的皮肤。即使想要给他们提供饭菜,也只能让一个人吃饱。慢慢地离开国境的旗帜,怎能不快速行驶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送别袁伯长归浙东的情景,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诗中,“鸡鸣戒仆御,具食起就涂”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准备和出发的决心,而“行过青齐野,忍见人逃逋”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最后,“迟迟去国旌,能得不疾驱”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友人的关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马祖常

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终枢密副使。卒谥文贞。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圆密清丽。尝预修《英宗实录》。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