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曲

· 袁桷
上都杨柳瘦且坚,叶叶不展圆如钱。 年年飞花作端午,远客乍见心茫然。 上都飘雪不知数,此花与雪相旋舞。 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 手攀短条心欲绝,宛转成毬恨初结。 寒风飞蓬卷车轮,点点相亚随明灭。 南邻荡子衣夜单,晓望出日如黄绵。 辛勤掇拾不敢弃,愿刮龟毛同作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都:指元朝的都城大都,即今北京。
  • 杨柳:一种树木,叶子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
  • 瘦且坚:形容杨柳树干细长而坚实。
  • 圆如钱:形容杨柳的叶子形状像古代的铜钱。
  • 端午: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
  • 心茫然: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 相旋舞:相互围绕着旋转舞动。
  • 黄鹂:一种鸟,叫声悦耳。
  • 孤雁:单独飞行的雁。
  • 万骑千车:形容车辆和马匹众多。
  • 心欲绝:心情极度悲伤。
  • 宛转成毬:形容杨花被风吹得旋转成团。
  • 寒风飞蓬:寒冷的风吹动着蓬草。
  • 相亚:相接,相邻。
  • 随明灭:随着光线的变化,时隐时现。
  • 荡子:游荡的人,这里指游手好闲的人。
  • 黄绵:形容太阳初升时的黄色光芒。
  • 掇拾:拾取,收集。
  • 龟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 毡:一种用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制成的厚实织物。

翻译

上都的杨柳树干细长而坚实,叶子狭长不展开,形状像古代的铜钱。每年端午节时,杨花如雪般飘落,远方的客人初次见到,心中感到迷茫。上都的雪不知下了多少,杨花与雪花相互围绕着旋转舞动。黄鹂的叫声消失了,只剩下孤雁的鸣叫,万马千车在雪中穿梭。我手攀着短小的柳条,心情极度悲伤,杨花被风吹得旋转成团,初结的怨恨难以消解。寒冷的风吹动着蓬草,卷起车轮,杨花点点相接,随着光线的变化,时隐时现。南边的游手好闲之人夜里衣着单薄,早晨望着初升的太阳,光芒如黄色的绵绸。他们辛勤地收集杨花,不敢丢弃,希望能用这些细小的杨花和羊毛一起制成毡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上都端午时节杨花飘落的景象,通过杨花与雪花的对比,表达了远客对异乡风物的陌生感和迷茫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杨柳瘦且坚”、“叶叶不展圆如钱”等,形象地刻画了杨柳的特点。同时,通过“黄鹂声绝孤雁鸣”等句,传达了季节的变迁和孤独的氛围。结尾处,诗人借南邻荡子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利用,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