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杂咏十首

· 袁桷
长夏崇真馆,疏帘洒静便。 支颐推万古,止息契重玄。 月窟窗如雪,天瓢酒似泉。 主人怜老客,下榻不曾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京:指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
  • 崇真馆:指元朝时期的一处道教宫观。
  • 疏帘:指稀疏的帘子,可以让风和光线透入。
  • 支颐:以手托腮,形容沉思或休息的样子。
  • 万古:极言时间之长,指永恒。
  • 止息:停止,休息。
  • 契重玄:契合深奥的道理。
  • 月窟:指月宫,这里形容窗户明亮如月。
  • 天瓢:神话中天上的大瓢,这里比喻酒器。
  • 老客:老朋友,常客。
  • 下榻:指住宿,留宿。

翻译

夏日长长,在崇真馆中,稀疏的帘子让这里显得格外静谧。我以手托腮,沉思着万古不变的道理,寻找着深奥的契合。窗户明亮如月宫,酒如天上的泉水般源源不断。主人怜爱我这个老朋友,总是不曾将留宿的床榻收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在崇真馆的宁静生活。诗人通过“疏帘”、“月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凉、幽静的氛围。诗中“支颐推万古,止息契重玄”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深奥之理的沉思与追求。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主人对老客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