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善之杂兴三首

· 袁桷
邓子清如竹,萧萧澹世情。 下帷怜草色,倚杖爱松声。 嗜癖成书贾,身穷付笔耕。 乘槎空有约,何日海边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善之: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袁桷:元代文学家,字伯长,号清容居士。
  • 邓子:指邓善之,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清如竹:形容邓子品性高洁,如竹子一般。
  • 萧萧:形容风声,这里指邓子的生活态度淡泊。
  • 澹世情:对世俗情感淡漠。
  • 下帷:放下帷幕,指闭门读书。
  • 嗜癖:特别爱好。
  • 书贾:卖书的人,这里指邓子喜欢读书。
  • 笔耕:以笔为生,指写作或教学。
  • 乘槎:乘坐竹筏,比喻远行或寻求仙境。
  • 空有约:徒有约定。
  • 海边城:海边的城市,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翻译

邓子品性高洁如竹,生活态度淡泊如风。 闭门读书,怜爱着窗外的草色, 倚杖而立,倾听着松树的声音。 他特别爱好读书,成了卖书的人, 身世穷困,却以笔为生,勤奋写作。 我们曾约定一同乘槎远行, 但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到达那海边的理想之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邓子清高品性和淡泊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理解和赞赏。诗中“清如竹”和“萧萧澹世情”形象地表达了邓子的高洁与超脱,而“下帷怜草色,倚杖爱松声”则进一步以自然景物来象征其内心的宁静与追求。末句“乘槎空有约,何日海边城”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与不确定,增添了诗意的悠远和深沉。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