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南翁退朝二首

· 袁桷
跸道声回觐后皇,霞旌双引拂朱光。 龟台新按《霓裳》曲,兽鼎重然甲煎香。 歌板遏云穿泱漭,酒车流水度汪洋。 重轮瑞世思齐圣,传信应须属子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跸道(bì dào):古代皇帝出行时,禁民通行以清道的道路。
  • 觐后皇:指朝见皇帝。
  • 霞旌:彩色的旗帜。
  • 龟台:古代宫廷中的高台,常用于举行宴会或音乐舞蹈。
  • 霓裳曲:古代宫廷乐曲名,传说为仙女所奏。
  • 兽鼎:古代的一种鼎,上面装饰有兽形。
  • 甲煎香:一种香料,用于熏香。
  • 歌板:古代的乐器,类似于现代的木鱼。
  • 遏云:阻止云彩,形容歌声高亢,能阻止云彩飘动。
  • 泱漭(yāng mǎng):形容水面广阔无边。
  • 重轮:指日或月的双重光环,象征吉祥。
  • 瑞世:吉祥的时代。
  • 思齐圣:思慕圣明。
  • 传信:传递信息或信仰。
  • 子长:人名,可能指某位有德行的长者。

翻译

皇帝出行时的跸道声回荡,朝见皇帝后,彩旗飘扬,拂动着朱红色的光芒。在龟台上新演奏的《霓裳》曲,与兽鼎中重燃的甲煎香交织。歌声高亢,仿佛能阻止云彩飘动,穿越广阔无边的天空;酒车如流水般,穿越汪洋大海。在这个吉祥的时代,人们思慕圣明,传递信息或信仰,应当寄托于有德行的长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宫廷的盛况,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皇帝出行的壮观场面和宫廷生活的奢华。诗中“跸道声回觐后皇”一句,即展现了皇帝的威严与尊贵。而“龟台新按《霓裳》曲”等句,则通过音乐和香气的描绘,传达出宫廷文化的精致与高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圣明时代的向往和对德行长者的尊敬,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时代的赞美和对道德的追求。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