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日书事

云霭冥迷风暴烈,雷霆击薄雨滂沱。 十围大树相随压,百丈神龙竞逐过。 潢潦骤增疑漫海,溪流直立似县河。 天威未霁诚当惧,冠服兢兢念靡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霭(yún ǎi):云雾。
  • 冥迷(míng mí):模糊不清。
  • 风暴烈:强烈的风暴。
  • 雷霆(léi tíng):雷电。
  • 击薄:猛烈撞击。
  • 雨滂沱(pāng tuó):大雨倾盆。
  • 十围:形容树干粗大。
  • 百丈神龙:比喻巨大的闪电。
  • 潢潦(huáng lǎo):积水。
  • 骤增:突然增加。
  • 漫海:形容水势浩大,如同海洋。
  • 溪流直立:形容水流湍急,直立如墙。
  • 县河:悬挂的河流,形容水流高涨。
  • 天威:天象的威力。
  • 未霁(wèi jì):未晴。
  • 冠服:官服。
  • 兢兢(jīng jīng):小心谨慎的样子。
  • 靡它:无他,没有其他。

翻译

云雾模糊,风暴猛烈,雷电猛烈撞击,大雨倾盆而下。 粗大的树干被风吹倒,巨大的闪电如神龙般穿梭。 积水突然增加,仿佛海洋泛滥,溪流急速上升,宛如悬挂的河流。 天象的威力尚未消散,实在令人畏惧,穿着官服的我小心翼翼,心中别无他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月十四日一场猛烈的风暴景象,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天威的不可预测和强大。诗中“云霭冥迷风暴烈”和“雷霆击薄雨滂沱”等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自然的狂暴,而“十围大树相随压”和“百丈神龙竞逐过”则进一步以具象的物体来比喻自然的力量。结尾的“天威未霁诚当惧,冠服兢兢念靡它”则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敬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和敬畏之情。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