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文山砚

· 郭钰
碧玉秋涵晓露滋,相君十载共襟期。 承恩久在文章府,借润终无软媚词。 旗舞龙蛇廷对早,诗成珠玉载归迟。 可怜月落空坑夜,无复追随到凤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玉:青绿色的玉石,这里形容砚台的颜色。
  • 秋涵:秋水含蓄,形容砚台如秋水般深邃。
  • 晓露滋:清晨的露水滋润,比喻砚台的润泽。
  • 相君:指砚台的主人,即文山。
  • 襟期:胸怀,抱负。
  • 承恩:受到恩宠。
  • 文章府:指文学创作的地方,比喻文人的书房。
  • 借润:借用砚台的润泽来写作。
  • 软媚词:柔弱无力的言辞。
  • 旗舞龙蛇:形容书法或文章的气势磅礴。
  • 廷对:在朝廷上应对,指文山在朝中的表现。
  • 诗成珠玉:形容诗作精美如珠玉。
  • 载归迟:指文山归来的时间晚。
  • 空坑:空旷的坑地,这里可能指文山遭遇不幸的地方。
  • 凤池:指朝廷,比喻高官显贵之地。

翻译

砚台如碧玉般青绿,秋水含蓄,清晨的露水滋润着它,与文山相君共度了十载春秋,共同怀抱着宏伟的抱负。长久以来,文山在文学创作的地方受到恩宠,借用砚台的润泽来写作,却始终没有写出柔弱无力的言辞。他的书法或文章气势磅礴,如龙蛇般在朝廷上舞动,他的诗作精美如珠玉,但归来的时间总是晚。可怜在月落时,文山遭遇不幸,空旷的坑地中,再也无法追随他到高官显贵之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砚台的描绘,寄托了对文山相君的怀念与赞美。诗中,“碧玉秋涵晓露滋”一句,既描绘了砚台的美丽,又暗喻了文山的才华与品格。后文通过对文山在朝廷中的表现和文学成就的赞美,展现了他的非凡才华和崇高地位。结尾的“可怜月落空坑夜,无复追随到凤池”则流露出对文山遭遇不幸的深切同情和无法再与其共事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文山相君的深厚情感。

郭钰

元明间吉安吉水人,字彦章。元末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征,辞疾不就。生平转侧兵戈,流离道路,目击时事阽危之状,故诗多愁苦之词。于战乱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尤足补史传之缺。有《静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