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孔明

孔明孟德两驰驱,三国人才信有馀。 未肯草庐终此世,不知精舍读何书。 木牛古不传遗法,铜雀今成一废墟。 毕竟忠邪天不识,当年成败复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驰驱:奔波忙碌。
  • 草庐:简陋的房屋,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
  • 精舍:指读书或修行的地方。
  • 木牛:指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用于运输军粮。
  • 铜雀:指曹操所建的铜雀台,现已不存。
  • 废墟:毁坏后剩下的破旧遗址。
  • 忠邪:忠诚与奸诈。
  • 成败:成功与失败。

翻译

孔明和孟德两人都曾奔波忙碌,三国的才俊确实不少。 孔明未能在草庐中终老此生,不知他在精舍中读了什么书。 古老的木牛流马已不再传世,铜雀台如今也成了一片废墟。 究竟是忠诚还是奸诈,天意难以辨识,当年的成败又算得了什么。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三国时期两位著名人物孔明和孟德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和成败的深刻思考。诗中,“驰驱”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在乱世中的奔波忙碌,而“草庐”与“精舍”则分别代表了隐居与求学的生活状态。后两句通过对“木牛”和“铜雀”的提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结尾的“忠邪”与“成败”则是对历史评价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复杂性和历史评价不确定性的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