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华山阻雨

树木沈沈翠作堆,瘦筇缓步首频回。 天平山水真佳矣,文正祠堂亦壮哉。 碧落高寒超下界,白云清煖隔浮埃。 长怀往事成悽断,为读残碑剔藓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沈:形容树木茂密深邃的样子。
  • 瘦筇:指细长的竹杖。
  • 首频回:频频回头。
  • 天平山水:指天平山的自然风光。
  • 文正祠堂:指纪念文正公的祠堂。
  • 碧落:天空。
  • 高寒:高远而寒冷。
  • 清煖:清新而温暖。
  • 浮埃:飘浮的尘埃。
  • 悽断:悲伤断绝。
  • 残碑:残破的石碑。
  • 剔藓苔:除去石碑上的苔藓。

翻译

树木茂密如翠绿的堆积,我拄着细长的竹杖缓缓行走,频频回头。天平山的风景真是美极了,文正公的祠堂也是雄伟壮观。天空高远而寒冷,超越了尘世,白云清新而温暖,隔绝了飘浮的尘埃。长久地怀念往事,感到悲伤断绝,为了阅读残破的石碑,我剔除了上面的苔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华山阻雨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树木沈沈翠作堆”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山中雨后的静谧景象。诗中“天平山水真佳矣,文正祠堂亦壮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文遗迹的赞美。后两句则抒发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悲伤,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敬畏。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