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华山阻雨

鬼护神呵两怪松,晚晴长阪绿阴浓。 泉声喷壑溪东走,岚气涵空日下舂。 毫楮出奁题好句,杖藜到处发奇踪。 近来蜡得登山屐,拟约重游意未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宁熙中上人:宁熙中,人名,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 姑苏:今江苏苏州。
  • 华山:指苏州的华山。
  • 长阪:长坡。
  • 岚气:山中的雾气。
  • 涵空:映照天空。
  • 日下舂:日落时分的舂米声,这里形容日落。
  • 毫楮:毛笔和纸,代指书写工具。
  • 出奁:从匣子中取出,指准备书写。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奇踪:奇异的踪迹或景象。
  • 蜡得登山屐:涂了蜡的登山鞋,便于行走。
  • 拟约:打算约定。
  • 重游:再次游览。
  • 意未慵:意志不懒散,指仍有兴致。

翻译

两棵怪松在鬼神庇护下,晚晴时分长坡上绿荫浓郁。 泉水声在山谷中喷涌向东流去,山中的雾气映照着天空,日落时分显得格外美丽。 从匣中取出毛笔和纸,准备题写好句,拄着藜杖四处寻找奇异的景象。 近来我涂了蜡的登山鞋,打算约定再次游览,我的兴致依然不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华山雨后的景色,通过“鬼护神呵”的怪松、“绿阴浓”的长阪、“泉声喷壑”的溪流和“岚气涵空”的日落,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诗中“毫楮出奁题好句,杖藜到处发奇踪”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创作的激情。结尾的“拟约重游意未慵”则流露出诗人对再次游览的期待和兴致盎然的心情。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