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华山阻雨

锡杖寻幽四月交,山中地位总清高。 一庭萝月县金鉴,万壑松风响翠涛。 云卧已知随处好,浪游无愧此生豪。 上方梦觉清如洗,况是鹤鸣从九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锡杖(xī zhàng):僧人所持的手杖。
  • 萝月:藤萝间的明月。
  • 县金鉴:悬挂的金色镜子,比喻月光。
  • 万壑:众多的山谷。
  • 松风:松林间的风声。
  • 翠涛:绿色的波涛,比喻松风声。
  • 云卧:比喻隐居或修行。
  • 浪游:漫无目的地游历。
  • 上方:指仙界或高处。
  • 梦觉:梦醒。
  • 鹤鸣从九皋:鹤在深远的沼泽中鸣叫,比喻隐士的高洁。

翻译

在四月间,我手持锡杖寻访幽静之地,山中的地位总是显得清高。一庭之中,藤萝间的明月如同悬挂的金色镜子,万壑之间,松林的风声响如翠绿的波涛。云卧已知无论何处都是美好的,漫无目的的游历无愧于此生的豪情。在高处梦醒,感觉清新如洗,更何况是鹤在深远的沼泽中鸣叫,更显高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四月间寻幽访胜的情景,通过“锡杖”、“萝月”、“松风”等意象,展现了山中的清幽与高洁。诗中“云卧已知随处好,浪游无愧此生豪”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由游历的向往。结尾的“鹤鸣从九皋”则进一步以鹤的高洁象征自己的志向,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