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万竹知绍兴府日其家梅花盛开西宾张林泉作诗寄之及简越上诸友因次韵二首
麟经家学保青毡,文采风流艺且贤。
池草西堂生梦里,官梅东阁到吟边。
会稽望去无多路,朋旧别来今几年。
见说兰亭只如昔,胜游须在莫春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麟经:指《春秋》,因孔子修《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春秋》为麟经。
- 青毡:原指青色毛毯,后比喻家传的旧物,这里指家学传统。
- 文采风流:形容人有才华而不拘束。
- 艺且贤:既有才华又品德高尚。
- 池草西堂:出自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的“池塘生春草”,后用以指诗文创作中的灵感。
- 官梅:指官府种植的梅花。
- 东阁: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 会稽:今浙江绍兴。
- 朋旧:旧友。
- 兰亭:位于绍兴,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创作地。
- 胜游:愉快的游览。
- 莫春天:暮春时节,即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翻译
你的家学传统如同《春秋》一般珍贵,保持着青色的毡毯,你的文采风流,才华横溢且品德高尚。在西堂的池边草地上,你的梦境中生出了诗意的灵感,而在东阁的官梅旁,你的吟咏也随之而来。从会稽望去,路途并不遥远,但与旧友们分别至今已有几年。听说兰亭依旧如昔,愉快的游览最好还是在暮春时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丰富的典故和意象,赞美了周万竹的家学渊源、文采风流以及他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麟经家学保青毡”一句,既表达了对周氏家学的尊重,也暗含对其文化传承的肯定。后文通过对“池草西堂”和“官梅东阁”的描绘,展现了周万竹的诗意生活和艺术才华。结尾处提及兰亭和莫春天,不仅勾起了对往昔胜游的怀念,也寄寓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