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咏十首

· 袁桷
春菘种北土,三年变蔓菁。 一为居养移,自觉颜无情。 南山植松苗,深根定生苓。 千年化瑿魄,岂比春菘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菘(sōng):春季种植的白菜。
  • 蔓菁(mán jīng):一种蔬菜,又称芜菁,形状类似萝卜。
  • 居养移:指生活环境的改变。
  • 颜无情:面容无表情,形容人的变化。
  • 松苗:松树的幼苗。
  • 生苓(líng):指松树根部长出的茯苓,一种药材。
  • 瑿魄(yī pò):指松树千年后所化的精华。
  • 春菘荣:春季白菜的繁盛。

翻译

在北方的土地上种植春白菜,三年后它就变成了蔓菁。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我感到自己的面容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在南山种植松树幼苗,它的根深植土中,定能长出茯苓。 千年之后,松树将化为精华,岂是春季白菜的繁盛所能比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春菘与蔓菁、松苗与瑿魄的生长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春菘种北土,三年变蔓菁”描绘了植物随环境变化的必然性,而“一为居养移,自觉颜无情”则隐喻了人的心境与外貌随环境改变而变化。后两句以松苗长成瑿魄为喻,强调了事物经过长时间积累和沉淀后的价值,远非短暂繁华所能比拟,体现了作者对恒久价值的追求和对短暂繁华的淡然态度。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