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牧马图

平原浅陂,水草甘美。枯梢吹风,日落尘起。物色祁连山前路,又似踰关渡陇水。 一人解鞍枕欲睡,一人褶裤手仰指。一人持辔却回头,万马攒蹄行复止。 饮者啮者各自然,驰者忽在立者前。驹而幼者随壮者,浴者出没晴波川。 风騣雪尾不受鞭,并驱逐者如争先。须臾两骑独殿后,戎笠持兵相格斗。 老羝挟乳自成群,牧羝人远傍无救。何人丹青手摸写,崿礴胸中有全马。 陆子作诗配駉野,千古传流好事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ēi):池塘。
  • 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的山脉。
  • 踰关:越过关隘。
  • 褶裤:古代一种裤子。
  • 持辔 (chí pèi):握着马缰绳。
  • 攒蹄 (zǎn tí):马蹄聚集的样子。
  • 啮者 (niè zhě):吃草的马。
  • 风騣 (fēng zōng):风吹动的马鬃。
  • 雪尾:雪白的马尾。
  • 戎笠 (róng lì):军用斗笠。
  • 格斗 (gé dòu):搏斗。
  • 老羝 (lǎo dī):老羊。
  • 崿礴 (è bó):形容胸中充满。
  • 駉野 (jiōng yě):广阔的草原。

翻译

在平原上的浅池塘边,水草丰美。枯萎的树梢被风吹动,太阳落下,尘土飞扬。这里的景色仿佛是祁连山前的道路,又像是越过关隘渡过陇水。

有一个人解下马鞍,枕着它准备睡觉,另一个人穿着褶裤,手向上指。还有一个人握着马缰绳,回头望去,万马聚集,蹄声阵阵,时而行走,时而停下。

饮水和吃草的马各自自然,奔跑的马忽然出现在站立的马前。小马跟随壮马,沐浴的马在晴朗的波光中出没。

风吹动马鬃,雪白的马尾不受鞭策,并排驱赶的马如争先恐后。不久,两匹马独自殿后,戴着军用斗笠,手持兵器相互搏斗。

老羊带着小羊自成一群,牧羊人远远地靠在旁边,无人救助。是哪位画家描绘了这幅景象,胸中充满了完整的马。

陆子写下这首诗来配广阔的草原,千古流传,为好事者所传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平原上的牧马场景,展现了草原的壮阔与马群的自然状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动词和形容词,如“解鞍”、“持辔”、“攒蹄”等,生动地描绘了马匹的各种动作和状态。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枯梢吹风”、“日落尘起”,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氛围。最后,诗人通过对画家的赞美,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敬仰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