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旦日出游

季春已一日,寒气犹袭人。 斋中偷小暇,陌上追馀春。 金华古精庐,几劫化微尘。 入门何所见,修竹出墙邻。 迤北过崇明,殿阁何嶙峋。 山房闭不启,俗客来辄嗔。 徐归偃藤床,息我定力匀。 残书了一卷,古意含酸辛。 山芽聊止渴,起瀹石泉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三月。
  • 斋中:指书房或安静的居所。
  • 陌上:田间的小路。
  • 馀春:春末。
  • 精庐:精舍,指僧人或道士的修行之所。
  • 修竹:修长的竹子。
  • 迤北:向北延伸。
  • 崇明:高大的建筑物。
  •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 山房:山中的房屋,多指隐士或僧人的居所。
  • :仰卧,此处指躺下。
  • :完成,结束。
  • :煮。

翻译

在三月的第一个日子,寒气依旧逼人。我在斋房中偷得片刻闲暇,走上田间小路追逐春末的气息。金华有一古老的修行之地,几经劫难已化为微尘。入门所见,是修长的竹子伸出墙外。向北走去,经过高大的建筑,那里的殿阁显得突兀重叠。山中的房屋紧闭未开,凡俗之人若来访便会遭到责怪。我缓缓归去,躺在藤床上,平息心力,保持均匀。读完一卷残书,古意中蕴含着酸楚与辛酸。暂且以山茶止渴,起身用新汲的石泉水煮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春末时节的闲适生活与对古迹的感慨。通过对比斋中的宁静与陌上的春意,以及古精庐的沧桑变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修竹出墙邻”、“殿阁何嶙峋”等句,以景抒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古迹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情感。结尾处的“残书了一卷,古意含酸辛”更是点睛之笔,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古文化的珍视。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