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子华秋怀四首

痛饮消愁酒,愁城未肯降。 阴风吹北户,斜日上西窗。 艰食悬禾亩,苛征及苇江。 何曾入官府,深愧鹿门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依照别人诗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表示对原作的响应或致敬。
  • 子华: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秋怀:秋天的思绪或感慨。
  • 四首:这首诗是系列诗作中的第四首。
  • 痛饮:尽情饮酒。
  • 消愁酒:用来消除忧愁的酒。
  • 愁城:比喻忧愁的心境。
  • 未肯降:不愿意屈服或减轻。
  • 阴风:寒冷的风。
  • 北户:北边的门。
  • 斜日:斜照的阳光。
  • 西窗:西边的窗户。
  • 艰食:难以获得的食物。
  • 悬禾亩:指田地里的庄稼还未收割。
  • 苛征:繁重的税收。
  • 苇江:可能是指长满芦苇的江河,这里泛指水域。
  • 官府:政府机关。
  • 深愧:深感羞愧。
  • 鹿门庞:鹿门是地名,庞可能指庞德公,东汉末年的名士,以廉洁著称。这里可能指诗人自愧不如庞德公那样清廉。

翻译

尽情饮酒,试图消除心中的忧愁,但忧愁的心境却不愿意轻易屈服。寒冷的风从北边的门吹进来,斜阳透过西边的窗户照射进来。田地里的庄稼还未收割,就已经面临着繁重的税收,甚至连长满芦苇的江河也不放过。我何曾进入过官府,却深感羞愧,觉得自己不如鹿门的庞德公那样清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切感受和对清廉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痛饮消愁酒”与“愁城未肯降”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阴风、斜日的描绘增添了秋日的凄凉氛围,而“艰食悬禾亩,苛征及苇江”则直指社会的艰难和官府的苛政。结尾的“深愧鹿门庞”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理想中清廉境界的自责和羞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