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书五首

· 袁桷
河落浑无底,飘零总客尘。 春洲芦雁少,晓户柘蚕匀。 京洛饶丰稔,江湖乐贱贫。 低徊吾不恨,应有故山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落:河床深陷。
  • :完全。
  • 飘零:漂泊不定。
  • 客尘:旅途中的尘埃,比喻旅途的艰辛。
  • 春洲:春天的河洲。
  • 芦雁:芦苇丛中的雁。
  • 晓户:清晨的门户。
  • 柘蚕:柘树叶上养的蚕。
  • 京洛:指京城,这里指大都(今北京)。
  • 丰稔:丰收。
  • 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 贱贫:贫穷。
  • 低徊:徘徊,犹豫。
  • 吾不恨:我不怨恨。
  • 故山筠:故乡的竹子。

翻译

河床深陷,仿佛没有底,我漂泊不定,总是沾满旅途的尘埃。 春天的河洲上,芦苇丛中的雁儿稀少,清晨的门户里,柘树叶上的蚕儿均匀地分布。 京城之地丰收富饶,而在江湖之间,我乐于过着贫穷的生活。 我徘徊犹豫,但并不怨恨,因为我知道故乡的山中还有那青翠的竹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景象,通过对河床、春洲、京洛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诗中“河落浑无底”形象地描绘了河床的深邃,而“飘零总客尘”则抒发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后两句通过对丰收与贫穷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身处贫穷,也能自得其乐。最后一句“低徊吾不恨,应有故山筠”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