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车摇摇送方叔高之官
车摇摇,蓟门路。高丽骄马不受鞭,方郎得官上车去。
蓟门南头卢水流,燕姬十五居酒楼。弹筝唱歌《折杨柳》,落日车前劝郎酒。
南陌行人往复来,几人似郎得官回。郎车莫驱伤马足,车中本载连城玉。
车摇摇,邬子洲。卖车买船载旗鼓,晴湖风轻闻棹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蓟门:古地名,今北京城西南。
- 高丽: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
- 骄马:指高傲的马,这里形容马不受控制。
- 不受鞭:不愿意被鞭打,即不听使唤。
- 方郎:指方叔高,诗中的主人公。
- 得官:获得官职。
- 卢水:古水名,流经蓟门南。
- 燕姬:指燕地的女子,即北京地区的女子。
- 《折杨柳》:古代曲名,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 连城玉: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 邬子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旗鼓:古代军中用以指挥或壮声势的旗帜和鼓。
- 棹讴:划船时的歌声。
翻译
车儿摇摇,行在蓟门路上。高丽来的骄傲马儿不愿受鞭策,方叔高得了官职便上车离去。 蓟门南边卢水流淌,十五岁的燕地女子在酒楼上。她弹筝唱歌,唱着《折杨柳》,落日时分在车前劝郎饮酒。 南边道路上行人来来往往,有几人能像郎君这样得官归来。郎君的车不要急驱,以免伤了马足,车中本就载着价值连城的宝玉。 车儿摇摇,到了邬子洲。卖了车买船,载着旗帜和鼓,晴朗的湖面上风轻柔,划船声中传来歌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方叔高得官离去的情景,通过“车摇摇”的反复吟唱,营造出一种悠扬的离别氛围。诗中“高丽骄马不受鞭”形象生动,突出了马的高傲与不受控制,同时也隐喻方叔高的不凡身份。燕姬的弹筝唱歌,以及落日车前的劝酒,都增添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最后,诗人对方叔高的祝福与叮嘱,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