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修往上京王君实以高丽笠赠之且有诗伯修徵和章因述往岁追从之悰与今兹暌携之叹云耳

· 陈旅
往年饮马滦河秋,滦水斜抱石城流。青城丈人来水上,揭谢苏王皆与游。 顾予滥倚桥门席,日斜去坐鳌峰石。夜凉共饮明月尊,醉眠更听高楼笛。 滦河九曲流溅溅,自我不见今三年。苏郎又扈属车去,伫望弗及心茫然。 龙门峡中云气湿,山雨定洒高丽笠。别意遥怜柳色深,归心莫为鹃声急。 不才未许收词垣,赋成何日奏《甘泉》。人言凡骨难变化,为我致意青城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滦河:位于今河北省的一条河流。
  • 石城:指坚固的城池。
  • 青城丈人:指隐居的高士。
  • 揭谢苏王:指揭傒斯、谢枋得、苏轼、王安石,均为历史上的文人。
  • 桥门席:指在桥上设宴。
  • 鳌峰石:指形状似鳌的山石。
  • 明月尊:指盛酒的器皿,此处借指饮酒赏月。
  • 龙门峡:地名,可能指山峡险峻之地。
  • 高丽笠:高丽(今朝鲜半岛)风格的帽子。
  • 词垣:指文学领域。
  • 《甘泉》:古代文学作品,此处指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赏识。
  • 凡骨:指凡人的身体,难以成仙。
  • 青城仙:指青城山上的仙人,青城山位于今四川省,是道教名山。

翻译

往年,我在滦河边饮马,滦水蜿蜒流过石城。青城的高士来到水边,揭傒斯、谢枋得、苏轼、王安石都与他同游。 我曾有幸坐在桥门设宴,日落时分去坐在鳌峰石上。夜晚我们共饮美酒赏月,醉后听着高楼上传来的笛声入眠。 滦河九曲流淌,自从我离开已有三年。苏郎又随属车离去,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心中茫然。 龙门峡中云气湿润,山雨可能已经洒在高丽笠上。别离之情让我怜惜深浓的柳色,归心却不要被杜鹃的叫声催促。 我虽不才,未能留在文学领域,但何时能完成赋作,上奏《甘泉》呢?人们说凡人的身体难以变化成仙,因此我向青城仙致意。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往昔与文人雅士的游历,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和对文学成就的渴望。诗中运用了滦河、石城、鳌峰石等自然景观,以及明月尊、高楼笛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结尾处对青城仙的致意,透露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的深厚情感。

陈旅

元兴化莆田人,字众仲。幼孤,笃志于学,不以生业为务。以荐为闽海儒学官。游京师,虞集见其文,称其博学多闻。荐除国子助教。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顺帝至正初,累官国子监丞卒。有《安雅堂集》。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