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旧斋

山禽漠漠堕霜翎,户外长搜老茯苓。 蒲柳根中抽夏笋,桃花枝上寄冬青。 竹蜂入壁垂千穴,夭棘萦丝满一庭。 犹有数行残粉字,古槐西角旧传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漠漠:形容寂静无声。
  • 霜翎:指鸟类因寒冷而掉落的羽毛。
  • 茯苓:一种中药材,常生于松树根部。
  • 蒲柳:指蒲公英和柳树。
  • 夏笋:夏季新生的竹笋。
  • 冬青:一种常绿灌木,四季常青。
  • 竹蜂:一种生活在竹子中的蜂类。
  • 夭棘:指细长的荆棘。
  • 萦丝:缠绕的细丝。
  • 残粉字:指墙壁上残留的粉笔字迹。
  • 传经:传授经典或经文。

翻译

山中的鸟儿在寂静中掉落着霜白的羽毛,我在户外常常寻找老松树根下的茯苓。 蒲公英和柳树的根部抽出了夏天的竹笋,桃花枝上挂着四季常青的冬青。 竹蜂在墙壁上钻出许多小洞,细长的荆棘缠绕着满庭院的细丝。 墙壁上还留有几行残缺的粉笔字迹,古槐树西角是旧时传授经文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旧斋的静谧景象,通过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四季变换中的生机与宁静。诗中“霜翎”、“茯苓”、“夏笋”、“冬青”等词语,不仅富有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末句提及的“残粉字”和“旧传经”,则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感,使得整个场景既生动又充满诗意。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