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甫送余石头口因共游赤壁章甫将归读书九峰山

小舫沙棠楫,矶头试一游。 偶然偕郭李,不是吊曹刘。 山色当陲出,江波载世流。 沉沙无折戟,应已化渔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fǎng):小船。
  • 沙棠:一种树名,这里指用沙棠木制成的船。
  • (jí):船桨。
  • 矶头: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 郭李:指郭子仪和李光弼,唐代名将。
  •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 (chuí):边。
  • 折戟:折断的戟,常用来象征战争的遗迹。
  • 渔钩:钓鱼用的钩子。

翻译

我乘坐着沙棠木制成的小船,手持船桨,在石头口的矶头尝试一番游历。 偶然间与郭子仪和李光弼这样的名将同行,却并非为了凭吊曹操和刘备。 山色在边陲处显得格外突出,江波承载着世间的流转。 沉沙之中没有折断的戟,想必已经化作了渔夫的钓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袁宏道与友人王章甫在石头口游玩并共游赤壁的情景。诗中通过“小舫沙棠楫”和“矶头试一游”等句,展现了他们轻松自在的游历方式。后句“偶然偕郭李,不是吊曹刘”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实情境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超然态度。结尾的“沉沙无折戟,应已化渔钩”则寓意深远,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和平的珍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