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修斋中同汪参知诸兄共谭

石瘦盆池清,竹冷秋窗茜。 只数本蓼花,亦复添幽艳。 贤朋三五人,肝胆皆如面。 宝月舍琉璃,无心不可见。 摩砻若许年,宦网增尘罥。 学道不出缠,如以䞓加茜。 辟诸生矿金,渣汁少陶鍊。 毛孔薰旃檀,庞公以为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iàn):鲜艳的红色。
  • 肝胆皆如面:形容彼此之间非常坦诚,毫无保留。
  • 宝月:指月亮,比喻清澈透明。
  • 琉璃: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宝石,这里比喻清澈透明。
  • 摩砻(mó lóng):琢磨,磨炼。
  • (juàn):缠绕,束缚。
  • (chēng):赤色。
  • 陶鍊:提炼,精炼。
  • 旃檀(zhān tán):檀香。
  • 庞公:指庞统,三国时期蜀汉名士,以智谋著称。

翻译

石块瘦小,盆池清澈,竹子清凉,秋窗映着鲜艳的红色。 仅有的几株蓼花,也增添了幽静的艳丽。 三五位贤良的朋友,彼此肝胆相照,如同面对面的坦诚。 明亮的月亮舍弃了琉璃般的清澈,无心之物不可见其真意。 多年来的琢磨与磨炼,官场的纷扰如尘埃般缠绕。 学道却未能超脱尘世的缠绕,如同赤色加在鲜艳之上。 比喻人生如未经提炼的生金,渣滓未去,精华未现。 毛孔中熏染着檀香,庞公以其为鉴,提醒我们内心的清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伯修斋中与朋友们共聚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石瘦盆池清,竹冷秋窗茜”等句,以景入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后文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和对学道之难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