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

定武石空在,兰亭迹已讹。 清流大概是,峻岭果然多。 古屋穿新霤,苍松瘦老柯。 墨池閒贮水,犹得放邹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定武石:指定武年间刻有《兰亭序》的石碑。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篇。
  • :错误,此处指原迹已经失真或不复存在。
  • (liù):屋檐上的滴水槽。
  • :树枝。
  • 墨池:指书法家用以贮墨的池子。
  • 邹鹅:指邹忌,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传说他曾放鹅于墨池,鹅身沾墨,故称“邹鹅”。

翻译

定武年间的石碑虽在,但兰亭的遗迹已失真。 清澈的流水依旧,峻峭的山岭依然众多。 古老的屋檐穿透了新的水槽,苍老的松树枝条瘦削。 墨池中贮存着水,还能放养邹忌的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兰亭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定武石空在,兰亭迹已讹”一句,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也隐含了对传统文化失传的忧虑。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如“清流大概是,峻岭果然多”,以及对古建筑和苍松的刻画,“古屋穿新霤,苍松瘦老柯”,进一步以景抒情,抒发了对古迹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赞美。结尾的“墨池閒贮水,犹得放邹鹅”则巧妙地以典故收束,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