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同黄无净曹季和黄昭质家伯修游高梁桥
东风织溪面,细纬叠春罗。
长波将人影,直直入宫河。
一万树垂杨,无枝不系珂。
阉贵马嘶风,挟弹睫前过。
精蓝如兜率,朱碧鲜且多。
微沙障西山,罗縠中青娥。
随䕃即张席,礼法捐烦苛。
高车载美酒,倾泻若洪波。
?路及严更,门尉稍谯呵。
宪今禁肩蓝,醉卒控疲骒。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织:编织,这里形容东风像织布一样轻柔地拂过水面。
- 细纬:细密的纬线,比喻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 春罗:春天的轻纱,比喻水面上的波纹如轻纱般细腻。
- 长波:长长的波浪。
- 宫河:宫中的河流,这里指高梁桥下的河流。
- 系珂:系着玉珂,珂是古代装饰马具的一种玉石,这里比喻垂杨的枝条像系着玉珂一样美丽。
- 阉贵:宦官中的显贵。
- 挟弹:手持弹弓。
- 睫前过:形容马跑得快,仿佛在人的睫毛前一闪而过。
- 精蓝:精美的蓝色。
- 兜率:佛教中的天界之一,这里比喻寺庙的华丽。
- 朱碧:红色和绿色,指寺庙的色彩鲜艳。
- 罗縠:轻薄的纱罗,比喻微沙如纱罗般轻薄。
- 青娥:美丽的女子,这里指西山的美景。
- 捐烦苛:抛弃繁琐的礼节。
- ?路:弯曲的小路。
- 严更:深夜。
- 门尉:守门的小吏。
- 谯呵:大声呵斥。
- 宪今:当时的法律。
- 控疲骒:控制疲惫的母马。
翻译
东风轻柔地拂过溪面,细密的波纹如同春天轻纱般叠起。长长的波浪带着人的影子,直直地流入宫中的河流。一万棵垂杨树,每一条枝条都像是系着美丽的玉珂。显贵的宦官骑马疾驰,手持弹弓,仿佛在人的睫毛前一闪而过。寺庙如同佛教中的兜率天界,色彩鲜艳,红色和绿色交相辉映。微沙如轻薄的纱罗,遮掩着西山的美景。我们在树荫下铺开席子,抛弃了繁琐的礼节。高高的马车载着美酒,倾泻而出,如同洪波一般。弯曲的小路到了深夜,守门的小吏开始大声呵斥。当时的法律规定禁止肩扛蓝色物品,醉酒的士兵控制着疲惫的母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袁宏道与友人游高梁桥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东风、溪面、长波、垂杨等自然景象与阉贵、精蓝、朱碧等人文景观交织,展现了春日游园的繁华与宁静。诗人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如“细纬叠春罗”、“一万树垂杨,无枝不系珂”,传达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礼法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随䕃即张席,礼法捐烦苛”。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