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国寺葡萄园集黄平倩钟君威谢在杭方子公伯修小修剧饮

入门似出门,莎畦布平远。 十亩蕃草龙,垂天棼鬘鬋。 古根老巉石,凉荫厚深巘。 茫茫三夏云,有舒而无卷。 分栋理孙枝,凿泉通小畎。 树上酒提偏,波面流杯满。 榴花当觥筹,但诉花来缓。 一呼百螺空,江河决平衍。 流水成糟醨,鬓髭沾苔藓。 侍立尽酲颠,不辨杯与?。 翘首望裈中,天地困沈沔。 未觉七贤达,异乎三子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莎畦(shā qí):莎草丛生的田埂。
  • 蕃草龙(fān cǎo lóng):形容葡萄藤茂盛如龙。
  • 垂天棼鬘鬋(chuí tiān fén mán jiǎn):形容葡萄藤蔓垂挂如天幕,枝叶繁茂。
  • 巉石(chán shí):险峻的石头。
  • 深巘(shēn yǎn):深谷。
  • 孙枝(sūn zhī):葡萄的枝条。
  • 小畎(xiǎo quǎn):小沟渠。
  • 酒提(jiǔ tí):提酒的器具。
  • 流杯(liú bēi):古代的一种饮酒游戏,将酒杯放在水面上,随水流传递。
  • 觥筹(gōng chóu):酒杯和计数的筹码,这里指酒宴。
  • (luó):古代量酒的单位。
  • 糟醨(zāo lí):酒糟和酒渣,比喻残余的酒。
  • 鬓髭(bìn zī):鬓角和胡须。
  • 酲颠(chéng diān):醉酒的样子。
  • ?(zhǎn):古代的一种酒器。
  • 裈中(kūn zhōng):裤裆中,比喻狭小的空间。
  • 沈沔(chén miǎn):沉溺,沉迷。
  • 七贤(qī xián):指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
  • 三子撰(sān zǐ zhuàn):指三位贤人的著作。

翻译

进入崇国寺的葡萄园,仿佛是走出家门,眼前是一片平坦遥远的莎草田埂。十亩葡萄园中,葡萄藤茂盛如龙,枝叶垂挂如天幕,繁茂无比。古旧的根茎盘踞在险峻的石头上,凉爽的阴影覆盖着深谷。夏天的云朵茫茫无际,舒展开来却不见卷曲。分开葡萄的枝条,清理小沟渠,准备通水。树上的酒提倾斜,水面的酒杯已满。石榴花作为酒宴的计数筹码,只谈论着花开的缓慢。一声呼唤,千杯酒空,如同江河决堤般平坦流淌。酒水变成了糟醨,鬓角和胡须沾满了苔藓。侍立的人都醉了,分不清杯子和酒器。抬头望向狭小的空间,感觉天地都在沉溺之中。还未感受到七贤的豁达,却与三子的著作有所不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袁宏道在崇国寺葡萄园与友人欢聚的场景,通过对葡萄园景色的细腻刻画和对饮酒狂欢的生动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蕃草龙”、“垂天棼鬘鬋”等,形象地描绘了葡萄园的繁茂景象。同时,通过对饮酒场面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放纵不羁、忘却尘世烦恼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既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风貌,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